close

  以化療飲食原則公開透明、人人遵守的規則面向社會,以不偏不倚、不折不扣的執行取信於民,就一定能突破“關係藩籬”,走出遇事找人不找規則的怪圈
  “找熟人才能辦成事”“看臉色托關係不好受”……在各地最近召開的兩會上,不少代表委員的“吐槽”,引起廣泛共鳴。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日前則表示,要為群眾辦好每一個戶口、每一個身份證,讓老百姓不用找人就能辦成事。群眾的憂心、政府部門的決心,從兩個側面反映出風氣轉變的大背景下,破解“房屋貸款辦事難”在大家心中的分量。
  近日,網上發起了一項“你對求人辦事怎麼看”的調查。結果顯示,85%的受訪者曾求人辦過事,更有七成人認為“沒熟人辦不成事”。有抗癌食物人慨嘆,生老病死都要求人,求人者求人,被求者也求人,交織成一張剪不斷、理還亂的“關係網”,愈演愈烈的“求人辦事”現象,何時是個頭?個中癥結,又在哪裡?
  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本來,辦個證照,走個審批,怎麼辦、辦多久,需要多少手續、要經哪些程序,已經載之於制度,明之於規則。然而,一些部門和辦事人員卻有法不依、有章不循,對規則缺乏敬畏之心借貸,“紅頭不如筆頭,筆頭不如口頭”。有的大搞“土政策”,添置一道道“彈簧門”“玻璃門”,讓群眾跑斷腿、等個夠。有的做起了“選擇題”,看人下菜,隨意變通,該辦的不給辦,不該辦的卻給辦了,讓人心不平、氣不順。還有的把公權力變成部門利益乃至個人利益的敲門磚,總想著雁過拔毛,讓百姓付出高昂代價。
  規則,既是白紙黑字的制度設計,也隱含看不見的莊臣社會預期。當照章辦事屢屢碰壁,而走關係、托門子、給好處卻能順風順水把事情辦了;當平頭百姓備受冷落,而有來頭、有門路者卻能獨占“綠色通道”,人們對規則的信心、對法治的信仰,就會逐漸淹沒於日益複雜的“關係藩籬”之中。劣幣驅逐良幣,正是因為守規則者常常無助,“找對人好辦事”的潛規則才會不翼風行。
  從這個意義上說,破解“辦事難”困局,轉變工作作風是重要突破口,重塑規則體系、增強規則意識,更需補課。作風建設越是深入,就越要凈化權力運行的政治生態。近一年多來,在反腐倡廉、正風肅紀的清風激蕩之下,“高壓線”壓掉了多少辦事過程中的飯局和禮品,簡政放權又簡化了多少繁文縟節,讓群眾感受到依法依規辦事的陽光。誠然,目前“辦事難”“求人難”等問題依然嚴峻,但知難就不難,以公開透明、人人遵守的規則面向社會,以不偏不倚、不折不扣的執行取信於民,就一定能突破“關係藩籬”,走出遇事找人不找規則的怪圈。
 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,要緊緊扭住反對“四風”,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,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。黨風政風連著社風民風,涵養規則意識何嘗不是一個社會課題?一位電視人曾有這樣的經歷:他們去一個偏遠鄉村的小學教孩子們踢足球,教的時候不小心把球踢到了牛糞里,就把球洗洗之後接著踢,結果孩子們每踢一腳都會把球洗一遍,因為他們以為,這就是玩足球的規則。這個故事更像一個社會隱喻。很多時候,規則就是一種示範和導向,奉行什麼樣的規則,就會有什麼樣的言行,什麼樣的風氣。
  因而,當規則意識開始改造政府辦事窗口的時候,我們也應反思一下那些湊一撥就過馬路的人群、那些買票隊伍中的加塞者。每個人的行為就是他人的環境。只有按規則辦事成為一種社會習慣,規則文明滲透於社會運行的各個細節,我們才能真正擺脫從關係網到人情債的一切束縛,享受自由愜意的生活。
 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90zamu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